接纳、善待、支持、鼓励、尊重......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但是做起来,可能并不是这么容易。
小林有两个孩子,有丈夫,还有一份全职工作,每天忙个不停。一个朋友告诉她:“你得留些时间,好好照顾爱护一下自己。” 小林不禁笑出声来:“我几乎连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洗澡刷牙都像在行军打仗,还照顾自己,哈哈......”
有时候,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
生活中有太多需要做而来不及做的事,其中每一件看起来,可能都比“照顾自己爱自己”,要更实际、更重要得多了。
再说了,“爱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成长过程中没有真正地被爱过,对之前提到的这些“接纳、善待、支持、鼓励、尊重”等等概念,觉得陌生而抽象,好像只是“说说而已”,不确定要怎么去实践,更有可能,会对这个“爱”产生许多误解:
有些人会认为,“爱自己”就是放纵自己的欲望,大吃大喝,或是给自己买各种东西;
也有人认为,“照顾自己”,就意味着把自己的个人需求,排在所有其他人之前,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或者是,感觉要照顾自己,就是把自己和所有其他人隔绝,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些误解,有些是我们从不太会爱的父母身上学来的,有些是过度竞争社会环境、泛滥的消费主义灌输给我们的畸形概念,也有一些,是我们的一些比较原始的防御机制(回避、否认、退行、隔离等等)造成的。
有时候我们“爱自己”的方式,却越“爱”越觉得难受:
锻炼、饮食、自律、学习,一长串的“自我提升”任务列表,好像做完了这些事,就(才)可以感觉自己值得被爱和尊重,一旦安排的任务没有完成,就会陷入新一轮的羞耻轮回中:我真的是个废物......
一开始这些安排这些任务,是为了帮助自己,最后却成为了又一个惩罚自己的理由。
有些“爱自己”,代价非常昂贵,瑜伽课、化妆品、珠宝、保养品、新衣服,这些东西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快乐,长久的空虚,还有经济的损失,却没有改变现状,也不能弥补其他方面的遗憾
真正的“照顾自己”,需要持续地自我察觉,发掘自己需要和想要的东西。
美国执业心理咨询师 惠特尼·古德曼(Whitney Hawkins),在博客文章中列出了真假两种爱护自己的行为对照表:
其中,假的照顾自己行为包括:
·节食减肥
·酗酒嗑药
·给自己灌鸡汤“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做更多事
·为了表现出好人缘的形象,答应别人的一切要求
·因为害怕错过机会而忙于社交
·购买很多标榜是“用了会更爱自己”的物品
·做不好某些事情,就会用锻炼惩罚自己,或者是去上一些自我折磨或自我羞辱(外貌或生活习惯方面)的课程。(参考传销人员“团建”时的自我检讨、自我惩罚的行为)
而真正照顾自己的行为则包括:
·好好吃饭,选择能够让自己精力充沛,有营养的食物;
·好好喝水
·对自己温柔一些
·受好各种关系中的边界
·多花点时间,与相处起来舒服的人在一起
·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有条件锻炼的时候,适当多动一动
另外还有就是:允许自己的脆弱存在,关注内心脆弱的部分,练习向亲近的,值得信赖的人,去表达这些部分,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与自己和解,良好的关系,也能深入滋养我们的内心。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照顾自己是一种常态的行为,而不应该是一时兴起,或是忍耐到状态实在非常糟糕了才去做一下的事,更不是“辛苦工作的回报或奖励”。好好照顾自己,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而这个“好”,不要是别人的定义:)
享受自己:)
上一篇: 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