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抑郁焦虑 > 越调整,情绪状态越糟糕..|抑郁时,请不要再做这5件事   抑郁焦虑

越调整,情绪状态越糟糕..|抑郁时,请不要再做这5件事

来源:红树林    作者:罗琪    发布时间:2021-05-31    阅读数:748
越调整,越糟糕,可能因为有时候我们没意识到自己究竟到底在干什么......

面对压力的时候,用了不合适的思维、行为方式应对,很可能就会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中。

对于已经陷入抑郁症、焦虑症中的患者来说,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反应模式的问题,所以越是用惯有的模式去反应,处境可能就越难过。

当我们尝试自己调整抑郁情绪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做以下5件事:

 

1· “现实改变不了,那就什么都不要做吧”

负面情绪,很多时候与不尽人意的现实处境相关,有时我们会想:

“现实改变了,情绪就自然好起来了,现实不改变,情绪又怎么会好呢?”

做了不少的努力,现实好像还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可能就会陷入一种绝望当中:“现实是不能改变的”。

因此,每当生活中出现了问题,即使是能力之内可以的小问题,也不想去做,即使我们会因此陷入恼怒与烦躁当中,也不想再去做些什么能让情况好起来的尝试。

理解这种情况,可以尝试想象一下:

一天深夜里,疲惫的你准备入睡,第二天需要早起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你希望自己可以好好休息,养好精神,明天能有出色的表现。可是,有一只蚊子,总是飞到耳边骚扰,打开灯又找不到,找着了又打不到,关了灯它又继续飞过来。
你好着急,想快点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你想着:拖得越久,睡觉的时间就越少,明天的计划就越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可是越着急,越不知道怎么办,越慌乱,就越忍不住担心起明天的任务,啊!......

 

易怒是抑郁症的一种明显特征。

当不如意的情况一再重复出现,对于状态相对比较好的人来说,或许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各种解决方式,但是当情绪上头的时候,或许我们不是想不出要怎么做,而是不知做这些事,究竟有什么意义,可以改变什么?如果什么都不能改变,为何要做?

 

2· “等待睡眠好了才考虑做其他事”

抑郁症最折磨人的症状之一就是失眠。不幸的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失眠几乎总是最后才能解决的一个症状。

虽然失眠会让我们变得疲惫、易怒,还会影响到生活、工作的状态,我们还是需要先开始尝试其他的调整方法,例如,锻炼。如果执着于一定要先改变睡眠,“先要休息好再干其他事”,无异于给自己施加压力,更容易失眠。

 

3· “吃药控制一下就好了”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使用药物有时是必要的,但是药物大部分时候只是协助控制一下情绪及情绪造成的躯体反应(头晕、头疼、恶心、眩晕、心跳过速,等),并不能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模式,也显然改变不了客观现实的处境。

例如:当一件事情发生后,总是忍不住翻来覆去地想其中的细节的习惯;拖延、回避压力的习惯,在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中的反复出现的困扰,大概不是吃药可以治得好的。

有一种误区,是把心理咨询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要实实在在地感觉到非常地难受,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了,才考虑去做咨询。

实际上,当抑郁的状态很严重,甚至到了头脑混沌、说话困难、没有精力思考,甚至出现了自残自伤行为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个适合咨询的状态,这个时候更应该做的,是立即到当地的三甲医院精神科就诊,先用药物控制缓解情绪的状态,恢复一定的认知、社会功能后,再进行心理咨询,从根本上尝试改善抑郁的问题。

 

4· “过于依赖于某人”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曾在黑暗中独自挣扎过相当一段时间,直到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是抑郁后,可能会在拒绝人际关系的同时,也开始变得过于依赖他人。

这两种表现看似互相矛盾,却经常同时出现了一个人身上,就像是一个怕水的人落入水里,抓住一个浮板,ta既痛恨自己被浮板困住,可又离不开这浮板:

没有他人协助很难做出决定,很难学习新的知识技术,没有陪伴不敢外出与人接触......

当抑郁的人过于依赖他人,自我价值感进一步下降,心里会郁积许多愧疚、羞耻、愤怒、怨恨,尤其是,被依赖的总是同一个人的时候,这段关系就会变得异常沉重和危险。

 

5·为了治好抑郁,停止一切生活、学习、工作

身处抑郁状态的时候,人们会感觉大脑是一种混沌的状态,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做任何事。所以,会考虑停止生活、学习、工作,想等到情绪感觉好些了再恢复。

确实,当发现自己身陷抑郁时,学会给自己减压、卸下一些负担,是有助益的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拒绝一切可能造成压力的事物。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你很可能会被自己挖出来躲避喘息的这个洞困住,困得越久,就越难走出,对生活的信心和身心健康,都会被虚耗其中。

 

与外界保持一定的接触,趁着精神状态还不是很糟的时候,积极调适,寻求专业的帮助,学会怎么更好地应对来自内心、外界的种种刺激和压力,对于健康的恢复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