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采访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咨询师采访 > 资深心理咨询师黄欣——个人专访   咨询师采访

资深心理咨询师黄欣——个人专访

来源:hongshulin    作者:hongshulin    发布时间:2018-12-28    阅读数:2520

资深心理咨询师黄欣——个人专访


擅长方向:专注儿童青少年及家庭心理辅导。主攻拒绝上学行为及焦虑、抑郁、强迫、亲子及人际冲突等一系列情绪及行为心理问题,也处理过选择性缄默、多动症、由学习压力、儿童遭遇性侵害等复杂问题引起的强迫症。

学历背景: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问题一: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我们经常会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心理学这个专业,所以我也很好奇为什么黄欣老师会选择当一个心理咨询师。您现在是属于哪个流派的咨询师呢?

 

黄欣老师回答:我本科是教育学,毕业后在高校教书,后来去了教育类的上市公司,工作缘故,我要到全国各地跟高校校长沟通,和学生互动,这段经历让我对组织和人有了更多的理解。在企业咨询中我开始接触EAP项目(企业员工心理援助计划),逐渐发现我对人的关注和喜爱远超于商业项目,我选择了去华南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这期间我有机会接触了大量的多动、学习困难、抑郁、焦虑儿童青少年,开始认识和理解他们,也逐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拒绝上学”。


“拒学”孩子会合并很多情绪及行为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强迫等,常伴随有激烈的亲子冲突,他们的行为背后伴随人际、学业压力及复杂的家庭因素。最初我会用游戏方式来和他们进行交流,从认知和行为上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改变和发展。在大量的个案积累中,我发现“拒学”最初的原因可能是外界的各种因素,但又常常因父母的处理模式而维持,我开始鼓励焦虑无助的父母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成长。


现在我在大学讲授心理学课程,精神分析、家庭治疗、认知行为均有涉猎,但在心理咨询的实践工作中,我通常以家庭治疗的视角来进行早期评估,根据个体及家庭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干预,针对低龄儿童,我多用游戏,如果是青少年,我会用谈话的方式来改变认知及行为,成人或长程个案,有些会进入精神分析的层面。



问题二:您是擅长青少年方面的咨询,请问在咨询过程当中觉得现在青少年出现最多的问题或者困惑是什么呢?

 

黄欣老师回答:现在的青少年出现最多的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冲突、学业压力过重和过度使用网络。


同辈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校园欺凌是部分青少年的主要困扰。不单单是肢体上的冲突或欺凌,也有语言或者关系上的,还有网络欺凌。我曾经遇到过在学校或者宿舍被同学孤立,出现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的,还有被同学在学校论坛BBS上辱骂到完全不跟人交流的,他们后期也都出现了严重的拒绝上学问题。


现在的儿童青少年大多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课业繁重,部分孩子抑郁消沉,惰性应付,另外有部分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却又焦虑不安,压力过载。心理问题,不单单出现在所谓成绩差的孩子身上,成绩优秀的孩子同样无法避免。

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人际冲突下,部分青少年转向网络,寻求自己可控的“世界”。


这些问题会合并一些症状,值得家长关注:

l 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

l 低自尊

l 认知功能受损,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常常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翘课、甚至拒绝上学。

严重行为问题


家长要敏锐地关注孩子,如果孩子有一些上述的表现,要及时的沟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问题三: 因为现在校园里也存在一些霸凌现象,有些孩子被欺负了之后不敢说,您觉得家长应该怎么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遭受了校园霸凌,然后应该怎么安抚被霸凌的孩子的情绪呢?

 

黄欣老师回答:

首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现在的父母大多很重视孩子,他们为孩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当下非常严峻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无法真正地进入孩子的内心。他们与孩子之间每天主要围绕着学习特别是作业这些容易引起亲子冲突的事情展开,他们缺少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起看书,或是简单的对话的时间,他们互相之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被阻隔了。

我曾遇到过一个在学校被同学打了3个月妈妈才发现的孩子,当时已经有了比较严重的应激性创伤。这位母亲还是一位全职妈妈。


我建议家长每天固定时间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告诉你学校里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哪怕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也是值得一说,值得倾听。当孩子有机会有心情把他的情况告诉我们,我们才有机会巧妙的给予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多多走进孩子的交友圈


社交对孩子来说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他们还不会很正确的选择适合的玩伴,也很难抵制一些诱惑。社交能力比较弱的孩子通常会容易在团体中处于下风,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家长要抽出一些时间,安排并参与孩子的社交活动。曾经有一个小朋友因为觉得同学都欺负嘲笑他,苦恼得拒绝上学。我们在做了很多干预的同时,让家长也意识并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有一次孩子主动邀请很多同学去游泳,开启了自己和班级同学的“友谊之门”。此外,父母也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同学来自己家开party。在近距离的接触之后也会同时接触到孩子朋友们的父母亲,也就了解了孩子的交友及在校情况。


第三,多参与一些学校的义工活动


很多家长非常忙碌,比较少参与学校的义工帮忙,这也失去了让孩子同学认识自己的机会。实际上,在积极做义工的同时,不仅帮助孩子在同学中得到更多的尊重,更因为你的身影经常在学校中出现而让老师和孩子们都更重视你的孩子。我自己就因为去孩子班级给小朋友讲“情绪管理”,每个孩子都认识了菲菲妈妈。


四,父母该出手时就出手


保护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只要是我们的孩子受到了欺负,第一时间我们就要敏锐的觉察到孩子的变化,接纳孩子的情绪,首先要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帮助孩子表达他的感受,并且明确地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随后要及时找老师和对方孩子的父母把事情说清楚。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即便是再难搞的父母,我们也要让其他父母以及他们的孩子看到我们做父母的态度,我们的孩子不允许欺负别人,也不会被人欺负。


如果孩子的情绪激动,且叙述不清,不要操之过急,听取单方面的意见就下定论。可以多陪伴孩子,无条件积极地关注孩子,等待孩子能信任父母且较为清晰地表达自我,再做进一步的沟通。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为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我们可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为他们提供言语和非言语的治疗。 例如,当咨询师面对经历过重大创伤、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孩子时,借助“沙盘”,帮助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事发经过提供窗口。


总的来说,给孩子提供自由的、受保护的空间,像容器一样稳稳地承接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恐惧,让孩子安全地释放受伤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被支持和被尊重。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帮助者。



问题四: 现在青少年的面临的各种压力其实挺大的,您对青少年如何处理情绪或者压力有哪些建议呢?

 

黄欣老师回答: 青春期的个体在生理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些生理上的巨变也预示着心理上的巨变,因此青春期的个体正经历着与以往乃至将来完全不同的变化。青少年要能正视这种变化,积极地面对。


(一)认知改善


青少年的情绪和压力是通过认知的折射而产生的。如果青少年能有认知上的改善,就能积极应对他们的消极情绪和压力。比如:不过分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调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消除不合理信念等。

积极主动的认识自己,通过阅读、旅行等丰富自己的视野,都能扩宽自己的认知层面。


(二)行为调节


1.正强化

正强化是利用各种形式的奖励或表扬改变行为的一类技术。比如拒绝上学不愿意起床出门日趋抑郁的孩子,我会请他们尝试外出,在达到规定的外出次数和时长后,进行自我奖励。


2.想象放松

想象放松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回忆和想象那些有助于身心放松的事情或情节。可以在音乐背景中,伴随语言暗示进行平静、安宁的想象。“我很棒”“今天我可以按时完成作业”“我今天看上去还不错”等等。


3.宣泄

青少年出现了消极的情绪后,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日趋严重,不利于身心健康。如果适度地宣泄,可以把消极的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


1)哭

哭并不一定是很糟糕的事情。它也能释放体内累积的能力、排除体内毒素、调节机体平衡。

2)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既能让青少年获得自尊、自信,又能在转移他们对于消极情绪的持续注意。

3)倾诉

一种是以谈心的形式向矛盾的对方开诚布公地谈出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换意见,解开疙瘩,消除误会,缓解不良情绪;另一种是以写日记、博客、微信的形式来倾诉内心的不快。另外还可以通过向知心朋友或信任的老师、家长倾诉心声。


最后,发展性地看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困难只是暂时的,积极的面对才会有改变。如果自己无法独立处理,也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问题五: 您觉得家长要怎么和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沟通呢?

 

黄欣老师回答:跟青春期的孩子接触,真的非常难。有一句话形容,“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把父母搞疯”


针对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我的建议听起来有点“疯狂”。我觉得不要老是想着沟通,有时候要有必要的“距离”。


举个例子,我有个青春期孩子的个案,拒绝上学,时而发脾气砸东西,时而在家沉睡。父母焦虑不安,不停的想要沟通,想要解决问题,最后他把刀给拿出来对着家长,父母吓得不行,爸爸打电话来求助说这怎么办。


第一,觉察。 我们看到,他在初一升入重点学校后学习压力很大,已经出现一些情绪问题,父母没有及时觉察,也没有给他机会表达自己的困难。在几次冲突后爸爸暴打了他一顿,导致他不再上学。长期不返校,也拒绝交流,妈妈情绪无法稳定,这天一直骂他“废柴....”,他害怕再次被打,导致最后冲突升级,拿刀出来了。


第二,同理。家长不能理解,感觉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情绪更加激动,我请家长想象一下一个孩子晚上12点跑出去一个人在外面的感受,他可能比家长更痛苦更害怕。家长思维转换了。

第三,等待。爸爸等到孩子回来后,没有责骂,静静地陪孩子一起在客厅看了一部电影到半夜,孩子开始与爸爸交流,表达了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


现在的亲子关系中,常见的并不一定是忽视,有时候反而是关系过于密切。“积极”的沟通,常常变成了妈妈追着孩子跑,孩子拼命想“甩”掉我们。我们每一位家长都需要敏锐的觉察,保持同理心和平常心,不同的时机中,我们及时出现及时退出。


正如心理学家科胡特这句如诗般美丽的名言——功能良好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时候应该有着不含诱惑的深情与不带敌意的坚决。



关键词:青春期,厌学,父母关系,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