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采访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咨询师采访 > 资深心理咨询师张素娟——个人专访   咨询师采访

资深心理咨询师张素娟——个人专访

来源:红树林    作者:红树林    发布时间:2018-11-23    阅读数:1944

资深心理咨询师张素娟——个人专访


擅长方向:情绪管理、抑郁;焦虑;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咨询;情感咨询等

 

学历背景: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

 


问题一:请问老师是怎么样学习心理学这条路的?是什么原因让您进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呢?

 

张素娟老师回答:这个说来话长,却有某种巧合在里面。高中时我最喜欢的就是文学和心理学,大学选报专业的时候,我报了心理学,在九几年,当时整所高中几乎都找不到一个报心理学专业的人,所以我高中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劝我放弃了这个冷门专业。不承想当年高考我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失误,导致分数没法上我报的热门专业,于是被调剂到了教育学专业。


在教育学的课程设置上,有一大半的课程都是心理学相关,和心理学系一起上的,比起其他学科,我总是轻而易举就能在心理学学科上拿到高分,当时就意识到了心理学的确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考研究生就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心理学专业。现在想回来,那个所谓的失误,是不是就是自己的潜意识造就的。


我研究生毕业后心理咨询在广州也仅仅是起步阶段,于是我在公司里工作了若干年,从事人才测评和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但是当时一直惦记着心理咨询,再加上因为某种丧失,那段时期也是我个人最痛苦的时期,于是我每周定期参加红树林的心理学沙龙,在沙龙里我的收获颇大,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个人心理也获得了很大的成长,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做心理咨询师的决心。于是在某种机缘巧合下,辞去了公司的职位,开启了心理咨询的生涯。  

 


问题二:大学毕业生由校园走向职场,他们感受到的压力有哪些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这些压力,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职场呢?

 

张素娟老师回答:因为之前参与了大量的大学生招聘和培训的工作,所以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个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咨询中也会接触到一部分这类人群。

 

从学生到社会人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必然要经受很多压力,总的来说,他们感受到的压力会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工作任务压力。这里不是说工作任务很多很难造成的压力,而是一部分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对自己本身没有什么自信,生怕做不好而遭受批评或指责,于是凡事小心翼翼,结果越小心越犯错,越犯错越害怕,以致于一到上班时间就恐慌。

 

第二种是人际关系的压力。学校的人际关系很单纯,无非是同学老师,且学习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而在公司不同,很多事情由不得自己掌控,需要和他人协作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处理不同的关系,上下级,平级,甚至还有多上头领导带来的冲突。一部分大学生置身于这么复杂的关系,往往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令他人满意。据我的观察,在众多人际压力中,与上级之间的人际压力是尤为突出的,有人表现为惧怕不敢接近,有人表现为愤怒不能接近,有人表现为失望不愿接近,他们都在随时准备跳槽。

 

第三种压力是因为期望与现实之间有巨大落差而带来的压力。学校是半个乌托邦,你可以在这里追求所谓的自由,平等,和公平,但在公司不同,那里没有绝对的公平,平等,也没有理想中的自由,人人都要为利益或效益让道,十分现实,因而大学生不免要经受一些委屈。

 

至于如何去缓解压力,最关键的在于要不断地调整期望值,包括对自己的,对他人的,对公司的。也可以和同学多多交流,因为有相似的感受,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解,对压力来说也是一个释放。如果自己经过了一番努力尝试,依然还是有很大压力的话,建议寻求专业帮助。因为在一个密切接触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将自己内在的某些关系模式投射出去,而这些投射一旦建立,人们便会进入某种循环,依靠个人力量很难走出那个循环。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会把内在的父亲形象投射在上司或老板身上,如果那个内在的父亲形象是严苛的,令人望而生畏的,那么上司或老板在他心里的形象也是严苛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而至于真实的上司是怎样的,就被主观掩盖了。

 


问题三:在情绪问题上,您在工作中遇到的哪一种类型的来访者最多呢?您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张素娟老师回答:有抑郁和焦虑问题的来访者是居多的,似乎焦虑问题更为突出一些。抑郁问题大家都比较熟悉,如果一个人兴趣缺失,动力缺失,对生活失去信心,整日闷闷不乐,我们比较容易识别出来,可能他有抑郁的问题。但是大众却比较少谈论焦虑问题。人们一说起抑郁就会联想到自杀,把两者等同起来,似乎抑郁是个很危险的东西,而实际上抑郁就如同感冒,经过适当的干预,完全是可以康复的。

 

相比于抑郁,在人们的印象里焦虑似乎就不那么危险,一般不会自杀,因而关注也少。实际上,患有焦虑症的人是非常痛苦的,他们整日处于担惊受怕当中,惶惶不可终日。有种弥漫性的焦虑就是总是担心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具体是什么又说不上来,似乎到处充满了危险,很不安全。我们常见的比较焦虑的人很难停下来,为了减轻自己的恐惧,他们要做很多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有焦虑问题,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内在的外在的都有,我们整个社会都是焦虑的。在这里我想说的一个角度是代际传递的问题。我们的祖辈父辈生活的那个年代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生存危机,稍不努力就有可能陷入困境,衣食无着。有句话讲父母就是孩子的命运,父母的心理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对待问题,对待生活的方式,因而我们这一代在很大程度上承接了父辈的生存焦虑,在潜意识的深处,有种恐惧就是害怕自己陷入衣食无着的困境,害怕失去工作,失去客户,失去机会,这种恐惧驱使着人们要比他人更优秀,让自己更有竞争力似乎才更安全。

 


问题四:我在红树林的网站上看到张老师的个人理念,关注的是来访者伤痛的疗愈与成长。请问老师的咨询理念是怎么来的呢?

 

张素娟老师回答:是的,我比较关注个人的心理成长,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走进咨询室,去了解和面对真实的自己,唯有如此,他才能从内在获得力量,获得安宁,从而获得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在过往的咨询中,也不止一位来访者告诉我,过来做咨询,是自己几年来做得最正确的决定。

 

我的个人理念是跟我对于强迫性重复这一现象的思考有关,强迫性重复指的是那些没有经过处理的个人情结像是魔咒,不断地把人带入某种循环,而人们在这种循环中无能为力。就像一个童年遭受过遗弃的人,他无法长期地待在一段关系里,看似是别人不断地遗弃他,而其实是他自己的某些行为不断地“诱惑”对方遗弃他。而一旦那些创伤和情节被看见,被觉察,被讨论,他就不会为其所困,心理就会有空间出来让他去尝试不同的方式。当那个不断被抛弃的人意识到是他自己在制造遗弃的情景时,就会慢慢尝试不同的方式,至此便终止了强迫性重复的循环。


关键词:广州个人成长 职业规划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