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人际关系 > 是我不够好,你才会离开——广州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

是我不够好,你才会离开——广州心理咨询

来源:周周茶话会    作者:周周    发布时间:2017-07-03    阅读数:1926

“是我不够好,你才会离开。”丨如何走出自我否定的卑微人生?

 - 01 - 

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对自我的接纳


有人说,一味取悦别人,就是低价值感人群的自欺和自伤。


自欺是以为幸福完全靠外求,觉得光靠取悦就能赢得感情。

自伤是在取悦别人的时候,完全忽略自身感受,进而伤害自己的内心。


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布森说: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对自我的接纳。


换言之,一个不自信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对自己不够接纳的人。


接纳从何而来?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童年里家庭关系稳定,在父母爱的滋养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自然的认为世界是安全的,我是够好的,被爱的,于是自信就形成了。

 

而经历过家庭不和,被父母辱骂甚至抛弃过的孩子,就很容易对世界充满不安,对自己充满怀疑:我不够好,我不被爱,因此我要想建立关系,就必须讨好和取悦别人。


 - 02 - 

“是不是我不够好,让你不开心了?”

无微不至型女友为何会被失恋?


小蕊是个付出型女孩,从和大学同学林在一起之后,她就无微不至的将林的一切生活杂事包揽了过来,小到洗林的袜子,大到帮林挑选毕业后的意向单位。

 

林的室友说,林是前辈子修来的福气,找到这样一位能干又体贴的女朋友。

 

毕业以后,很多在校山盟海誓的恋人因为彼此不肯屈就对方,而选择各奔东西,感情戛然而止。而小蕊和林因为在毕业前夕,都被学校所在的城市里自己对口的单位看中,所以顺理成章的就继续在一起。

 

从毕业搬家的打包整理,到找房子租房子再搬家,小蕊一个人全包,像个陀螺似的转,林却被安排在旁边袖手旁观。

 

在很多了解他们的朋友眼中,她们的关系应该能走到长久,因为一个心甘情愿付出,一个甘之如饴的接受,是非常互补的关系。

 

但是,就在她们毕业后的半年后,她们就分手了,提出分手的人竟然是林。


小蕊在分手之后不吵不闹,将自己闷在房间里,室友赵见到小蕊的时候,她已经瘦了一大圈。

 

小蕊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是我不好,所以林不喜欢我了。


赵心疼的说:你已经够好了,不要再这样自责。

 

小蕊摇头,哭得更厉害了:不是的,如果我够好的话,林就不会觉得累,我让他觉得累了,就是因为我不够好。

 

赵避开小蕊拨通了林的电话,林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其实这几年的感情,对于林来说并不快乐,他之所以拖到今天分手,是因为出于对小蕊的不忍心。

 

大家都觉得小蕊很好,但正是小蕊事无巨细的关心,让他透不过气来。更让他倍感压力的是,一旦林感觉疲劳,或者沉默了,小蕊就会莫名其妙的凑过来给自己道歉。

 

小蕊对林问得最多的一句话不是“你爱我吗?”,而是“是不是我让你不开心了?”。林坦言,小蕊这样放低自己的心态,并没有让他觉得自己有优越感,他对她最初单纯的爱,转化为了同情和怜悯。

 

他数次安慰小蕊,告诉她,她已经够好了,不需要总给自己道歉。但小蕊听不进去,林逐渐觉得两人沟通出现问题,只能以分手结尾。

 

赵挂完林的电话,陷入沉思。她突然回忆起小蕊以前和自己分享过的一件事:我妈妈和爸爸很早就离婚了,我和弟弟他们一人带一个,我弟弟聪明可爱,所以跟着妈妈,而我沉闷瘦小,就只能跟着爸爸走。爸爸很快结了婚,后妈虽然不打骂我,但是对我很冷淡,我只有帮家里拼命干活,洗衣服做饭,后妈才会态度好一些……

 

原来小蕊内心里的不安全感,以及对自己的不断否定,都来自于童年。父母离婚,她最依赖的母亲将弟弟留在身边,而放弃了对她的抚养。而后父亲的沉默,后妈的冷淡,都给了她这样的感觉:是自己不够好,所以母亲抛弃我。是自己不够好,继母不喜欢我。

 

带着这样的认知,让小蕊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个比较自卑内向的女孩,好不容易受到爱情的垂青,她既倍感惊喜,又如履薄冰,唯有不断付出,来掩饰自己的不安,以及获得对方的肯定和好感。

 

实际上,她是内化了父母以及继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她通过做家务取悦到继母的那部分记忆,然后投射到与恋人的关系里,认定自己是卑微的,不够好的,只有靠不断干活和付出,才能让对方喜欢自己。


 - 03 - 

“你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每次都得第一名,

这样爸爸就能早点回家了。”

被送进心理治疗室的浩浩一家


浩浩是个十岁的男孩,最近被老师发现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精神恍惚的呆坐在教室里,神态很不正常。

 

老师打电话给浩浩爸爸,告诉他浩浩反常的表现,敦促他们引起重视,必要时去找心理机构治疗。

 

浩浩的爸爸是个公司老总,事业有成的同时,工作异常忙碌,他基本上每天半夜进家门,第二天一早又出去了,还经常的出差。因为过度忙碌,夫妻很少有沟通的机会。而浩浩妈妈原本就性格内向,敏感多疑。所以经常会抱怨丈夫不负责任,既不陪她又不管孩子。

 

这样的指责多了,让在外辛劳的丈夫满腹委屈,更加不愿意回家面对妻子。

 

浩浩不懂这些,他只常听妈妈这样叮嘱他:儿子,你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每次都得第一名,这样爸爸就会高兴,就能早点回家了。

 

浩浩信以为真,真的在学习上面很努力,而且,就在他得到一次全班第一的时候,正巧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给他带了一架他向往已久的赛车模型,浩浩内心就笃定了,只要自己得第一,爸爸就能爱自己,经常回来。

 

而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既是动力,更是压力,浩浩变得越来越紧张,力不从心。他很细心的观察父亲每次回来的变化,只要对自己不够热情,他就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让父亲失望的结果。

 

小小的孩子,将父亲的忙碌不回家,以及父亲回家后偶然不悦的原因,都归因为是自己成绩不够好,因此自卑和愧疚与日俱增,逐渐出现了心理问题。

 

咨询师告诉这对父母,孩子的问题都是由他们引起。父亲缺席孩子的陪伴,已经引起了孩子的不安全感。母亲错误的引导和鞭策,既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也让孩子对父亲的不愉快进行了错误的归因,因此才会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自卑。

 

为了证实这一点,咨询师单独问浩浩:你觉得爸爸为什么很少在家?


浩浩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妈妈说,我最近成绩不好。


父母听了以后,愧疚得泪流满面。


 - 04 - 

如何将外部动机转为内部动机?


我们说过,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由童年引起的,因此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童年就是一个人的命,是改变不了的”。


这句话表面没有错,因为我们的确无法改变童年,但我们可以减少童年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的,这个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就比如小蕊,她过去的行为动机是外部的,认为自己的幸福密码掌控在别人手里(过去是父母,后来是恋人)于是要通过讨好和取悦去获取。


而将来她可以改为内部动机,多关照自己的内心的感受,觉察自己在付出前的情绪变化,问自己是真的因为快乐,还是对童年强迫性的重复。


只要能分辨出这两点的区别,她就能结束取悦,尊重并接纳自己。


而浩浩一家,是要修正浩浩的行为动机,那就需要父母的共同配合。过去母亲因为对婚姻的无力感而对浩浩进行控制,将他的成绩当成自己的业绩,拉他为盟去讨好丈夫,因此浩浩学习的动机全是因为爸爸,然后导致压力过大,心里出现问题。


如果要将动机转为内部,首先是父母要自己处理好婚姻关系。


其次就要源源不断的去给孩子灌输接纳和爱,帮助他建立一个新的正确的认知:过去爸爸的忙碌与你的成绩无关,以后无论你考出什么样的成绩,爸爸都会按时回来陪你,爸爸妈妈将会永远爱你。


通过父母无条件的爱,来帮助孩子完成对自我的接纳,这就是将外部动机转为内部动机的过程。


武志红有本书叫做《为何家会伤人》就说过:


“父母都说爱孩子,但却并不懂得如何爱孩子。因此在大部分人的成长历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来自家庭的伤害,童年里我们无力改变什么,但成人以后,如果我们觉察到自己的痛苦来自父母的影响时,我们就可以终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指责,用自己的力量来疗愈和改变一切。”


对于人际关系中取悦和卑微的这部分,我们也可以从童年的影响中慢慢剥离出来,通过觉察情绪,调整认知,修正动机来完成对自己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