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心理与人生》|成长的代价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06 阅读数:1274
小编的心理感言: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成长,心理成熟,然总是事与愿违,我常被人说心理幼稚,不成熟。现在想想,心理不成熟的评价何曾不算一种赞誉,如果可以真实做好自己,不与人过多的社会交往,对于内向的我来说也算幸事。如今,心理成熟,待人处事得当,虽然也好,却也还会时不时怀念孩童时的自己。感谢陈洁的文字,给我心灵上的触动。
这个世界常常能见到两种人:第一种是太早成熟的,第二种是太晚成熟的。当然,我指的是心灵。
现代的人似乎很期待孩子们快点成熟,从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中就可以看出来:到处都是模仿大人的小孩,他们模仿大人说话,模仿大人跳舞,模仿大人唱歌……
可以说,他们是过早进入了名利场的一拨人。
但是,我却是后一种。
不记得是5、6岁还是7、8岁的年纪了,我与一位邻居的孩子去旁边的操场上玩。在长满草的双杠旁边,我们说起成长的话题。
“我真希望能快点长大,这样我就可以穿高跟鞋了。”邻居的孩子说。
但是我绝不认为长大有什么好。“我不想长大。”我说,“如果永远都不用长大就好了。”
邻居的孩子很早就夭折了。在她短短十三年的人生中,她曾出落得亭亭玉立,也早早谈起了恋爱。
而我呢,则一直都不太合群。大学毕业后,凭着还不错的学校和尚算聪明的智商,进入了一个不用打卡上班的工作单位,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就好,不需要太多团队合作,也不需要太多的妥协。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确实都达成了自己儿时的愿望。
一直到最近,我离开了熟悉的行业,进入了一个需要打卡上班的公司。
上周末,闲来无事,点开一部1970年的片子:李翰祥导演,狄龙主演的《倾国倾城》。因为注定是个悲剧,我并没有从头看完,但看着剧中的皇上英俊潇洒,珍妃美艳温柔,两人互相爱慕,我却想着另一番心事。
为何皇上不能好好待皇后,不要连脸面都不给,最后闹到鱼死网破呢?为何一些事情不能选择退让、容忍,而要直接冲突呢?
当疑问升起的时候,我突然惊觉:我变了。比起电视剧中那样一腔热血,那样奋不顾身,我却再也无法如之前一样横冲直撞。
我开始觉得,人,但凡是人,就必然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渴求,也就有自己的立场。在剧中,皇帝是一个立场,太后是一个立场,皇后是一个立场,珍妃是一个立场。
他们的立场必然是有冲突的,尤其是权力的斗争,更是残酷无情。如果不去考虑合作,如果不去考虑妥协,如果不去考虑隐忍,光熙皇帝如何可能与慈禧太后斗?
以前的我可从来不这么想。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由于要离开一个校区,我们班要照集体相。那一天我心情特别不好,所以一直磨磨蹭蹭,不肯去。后来,有同学过来找我,想要拉我过去,我还让她先走,最后终于错过了照相的时机。
现在,这个不合群的毛病我一样有。不过,我开始更多的想如何至少在表面上过得去,如何也考虑一下别人的立场。
我终于承认,我们每个人都是受限的个体,因此不可能搞定所有的问题:个人不可能,学校不可能,国家一样不可能。我也终于承认,日子不可能一直阳光明媚,而是有喜有忧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悲哀,不去哀吊那看起来简单明媚的童年。
看到光绪帝,我常常想起另外一个皇帝:康熙。他是怎么能在漩涡之中平鳌拜,灭三藩,让久持朝政的太皇太后颐养天年?他是怎么能够在妃子之间保持平衡,甚至看不出过多偏爱?
可能,在幼儿即患天花,八岁丧父,十岁丧母,登基后鳌拜把持朝政这一系列事件中,康熙帝过早的长大了吧。
而且和现在过早进入名利场的孩子相比,他的成熟要残酷得更多。
可是,长大并不是没有代价的,有时候必然要牺牲一些特别重要的东西。
他会那么宠爱自己并未长大的孩子,是否就像在祭奠自己过早失去的童年?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成长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吧?
本文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原创 转载请标明作者和出处。
更多了解请联系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02038295867